大降2.75萬億!券商資管仍在縮水,中信華泰國君規模前三!券商差異化打法明顯,主動管理規模成關鍵指標
原創: 張婷婷 券商中國
此時距離資管新規落地將滿一年,券商資管行業持續「去通道」。
日前,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了2019年二季度券商資管統計數據及業務排名情況。截至6月30日,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2.53萬億元,較一年前縮水2.75萬億。券商資管規模整體縮水,但是大部分券商主動管理規模在提升。
月均管理規模和月均主動管理規模前三名均為中信、華泰、國君,不過它們的表現並不一致。中信證券的月均管理規模較一季度減少10%,月均主動管理規模減少20%,即月均主動管理規模佔比在下降;國泰君安的月均管理規模較一季度減少,但月均主動管理規模則增加522億,並超越華泰成為第二,月均主動管理規模佔比較2018年提升10個百分點;華泰證券的月均主動管理規模佔比也有微微提升。
月均主動管理規模占管理規模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券商資管轉型的情況。有可比值的13家券商中,11家券商的月均主動管理規模佔比都較2018年有所提升,即資管業務的結構在改善。
有分析人士表示,證券公司在資管業務方面要實現差異化發展,提升權益投資的佔比,並藉助自身業務種類多元優勢打造功能更完善的資管平台。
今年來券商資管規模下降8300億
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以及行業競爭激烈程度的提升,券商資管行業整體「去通道化」,資產管理規模持續縮水。日前,基金業協會披露了2019年二季度券商資管統計數據及業務排名情況。截至6月30日,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2.53萬億元,較一季度末的13.27萬億元減少了7400億元。今年來整體規模下降了8300億元。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券商共發佈1.8萬隻資管計劃產品,其中單一資管計劃產品數量和規模均最多,有1.31萬隻,資管規模10.1萬億;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產品(含大集合產品)3947隻,資產規模1.93萬億;證券公司私募子公司私募基金產品909隻,資產規模5014.30億元。
去年同期,券商發佈了2.1萬隻產品,合計資產管理規模15.28萬億,但是在去通道化、增加主動管理的大背景下,券商資管的產品種類仍然相對單一。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從產品線的設置上,過去一年多來,券商資管的產品線雖然有一定創新,但總體仍難以滿足投資者多元化的投資需求,與銀行理財、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相比都不具備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季度,在券商資管規模下降的同時,包括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機構的資管業務總規模增加了2700億,其中私募基金資管規模13.33萬億,較一季度增加了1100億,新增基金公司管理養老金規模2.01萬億,以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規模1.46萬億。
多數券商月均管理規模在縮水
2018年資管新規及配套細則發佈實施,促使券商資管持續去槓桿、去通道,發揮主動管理優勢。被動管理業務規模的減少,導致券商資管規模不斷縮水。
從月均管理規模來看,中信、華泰、國君二季度數據位列前三,依據「二季度各月末證券公司私募資產管理規模的算術平均值」,月均規模分別為11580.8億元、8393.52億元、7500.73億元。
二季度券商資管月均規模前20名中,有15家券商資管月均規模較一季度減少,其中中信證券月均管理規模減少1360億元,縮水10%,減少額度最大;德邦證券、第一創業、江海證券、廣發資管、華融證券、長城證券月均資管規模較一季度均縮水一成左右。
金合發 前20名中只有4家券商資管月均規模較一季度增加,分別為中銀國際、國君資管、中信建投和海通資管,中銀國際證券二季度月均規模5614.25億元,較一季度月均規模增加487億元,規模增加幅度最大,增幅9.5%;另外,開源證券二季度躋身二十強,月均管理規模為1635.08億元。
把時間範圍拉長到今年以來,券商資管縮水規模更為明顯,中信證券二季度月均規模較去年減少3917億元,申萬宏源和廣發資管月均規模均減少1000億以上,不過也有三家券商資管月均規模在增加,中信建投、江海證券、華泰資管均增加200億以上。
半數券商月均主動管理規模在提升
雖然券商資管規模整體縮水,但是大部分券商主動管理規模在提升,即資管業務的結構在改善。二季度月均主動管理規模來看,中信、國君、華泰依然排名前三,不過國泰君安超越華泰成為第二,分別為4070.46億元、3608.33億元以及2456.8億元。
月均主動管理規模前二十名中,有10家券商規模較一季度增加,其中國泰君安和中信建投增加規模最為明顯,前者增加522億元,後者增265億;另有10家主動管理規模在減少,其中中信證券月均主動管理規模較一季度減少1060億,降幅超20%,中金公司、廣發證券、德邦證券、申萬宏源的主動管理規模減少均超100億。把時間拉長到今年來,各家券商表現大致與上述相同。
據半年報,國泰君安資管堅持價值投資,優化投研體系,不斷豐富產品線,主動管理能力穩步提升,上半年新發行集合產品64隻,居行業首位,同比增長 121%;中信建投上半年也在調整業務方向,推動凈值型主動管理業務的發展。
有大型券商資管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資管行業轉型期,一段時間內券商主動管理規模上升和減少都正常,長期來看,回歸主動管理是大勢所趨。」
券商資管結構普遍改善
主動管理規模是考核券商資管轉型的一個重要指標,對單家券商來言,月均主動管理規模占管理規模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券商資管轉型的情況。
金合發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有可比規模數值的13券商中,只有中信證券和中銀國際證券二季度主動管理規模佔比較2018年有所下降,其中前者佔比從去年的38.85%降至35.15%,後者從13.98%降為11.2%。另外11家券商月均主動管理規模佔比都較2018年有所提升。
就今年二季度數值來看,華融證券、廣發證券的主動管理規模占資產管理規模比例均超過65%,均較去年均有所提升,其中廣發資管主動管理規模佔比較去年增加7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有6家券商主動管理規模排名行業前二十,但是管理規模並不在前二十之列。比如今年二季度,中泰證券主動管理規模為970.28億元,排名11,但是管理規模排名不在20名以內,即少於1574.17億元,所以,中泰證券主動管理規模佔比大於61.64%。德邦證券沒有去年數據,故剔除。
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行業主動管理規模佔比由2017年的27.6%上升3.9個百分點至31.5%,達到近五年的最高水平。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正在積極加強主動管理,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
應增加權益投資能力,實現差異化發展
此時距離資管新規落地將滿一年,券商資管業務持續去通道化。近期券商資管行業的熱門事件是首批三家券商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陸續落地,7000億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步伐加快。
9月16日,國君資管首只參公管理產品「君得明」開放日常申贖,共募集122億元;此前一周,中信證券的首只「改造完成」的產品——六個月滾動持有債券型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開放申購贖回業務,三天募資超1億元;據了解,東方紅資管的「東方紅啟元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目前也已處於向存量客戶徵詢合同變更意見的階段。
券商人士猜測,首批三隻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產品的批文等了11個月,後續批文效率會提升。對於各家券商來說,首批公募化改造產品的落地,都有可吸取的經驗和教訓。這些都將有力推動券商資管的轉型。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資管新規統一監管下,證券公司在資管業務方面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明確自身定位,實現差異化發展。一方面,權益投資能力是證券公司區別於其他資管機構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而目前證券資管產品的權益資產配置佔比仍然較低;另一方面,與公募、私募等資管機構相比,證券公司的業務種類更加多元,藉助發揮證券公司投行業務、銷售交易業務與資管業務之間的協同,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加多元、優質的綜合金融服務,而大多數證券公司仍未能打造功能較為完善的資管平台。另外,不同類型的資管機構需基於自身資源稟賦和發展戰略的不同,形成差異化的發展模式。
留言列表